七期财经网--期货直播间-黄金直播间-恒指德指道指外盘国际期货喊单直播


七期财经网

马云的命为什么那么好 [戴志康和马云:两个狂人的命运歧途]

更新时间:2024-05-04点击:280

顺风顺水的戴志康,大起大落,最后败于金融;在他房子里起家的马云,同样开挂,却轻轻松松雄踞互联网金融顶端。这其中,差异在哪里?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林sir

···

周末,“戴志康”三个字刷屏了。

来自澎湃新闻

“投案自首”、“5000人全解雇”、“传奇大佬”等字眼将此人卷入话题中心。

来自:吴晓波频道

根据警方通报:

证大公司旗下“捞财宝”平台及“证大财富”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法定代表人戴志康投案自首,并称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问题。

戴志康是谁?

中国有个公务员辞职下海的商人群体,俗称“92派”,潘石屹、冯仑就是其中一员,戴志康也是其中一员。

戴志康从五道口的“中国金融黄埔军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毕业,在中信银行、海南证券等干了几年,92年在海南创办证大。

戴志康还是“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海南富岛基金”的创办者。

此外还有“私募第一人”和“资本大鳄”之称,炒股作风凶悍不输徐翔。比如在当时海南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大环境下,仅靠“苏常柴”和“四川长虹”两只股票,就获利过亿。

而彼时未成年的徐翔也才刚拿到家里给的几万块,开始炒股之路。

徐翔和戴志康的没落是中国资本赌徒的消亡史,但命运就是神奇,戴志康至少有两次与马云产生联系。

当两人命运交集时,戴志康一步步走向深渊,而马云则一步步步入天堂,个中曲折,值得一看。

1.

/戴志康与马云:两个“狂人”的命运歧途/

这两人并无深度联系,但在性格上却大有可比之出,一个字:狂。

戴志康有一句名言是:

“我从出了大学开始,干的一切事都是做别人没做过的。”

此外和马云一样,他也喜欢穿中式对襟褂子和布鞋。

1999年,戴志康把赚到的钱投进了房地产,花了3500万接手了老东家“富岛基金”的杭州西郊地产项目,即日后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湖畔花园”项目。

1999年2月,马云联合“十八罗汉”花了近50万元买下来湖畔花园150平的四居室作为办公地点。当年的50万房子,如今已经变成了500多万。

那个时候马云只不过是无名小卒,两人自然未曾打过照面。

但到了两人第二次交集的时候,命运已然翻转。

2005年,戴志康在上海浦东的九间堂豪宅项目开盘,每幢单位面积为600多平方米至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3.5米的高墙,“皇宫大院”的既视感,均价上亿元不等。

马云又成了最早入住的业主之一。

当时的他正是事业的飞升阶段,淘宝干翻易趣、创立支付宝、吞并雅虎中国……

从常理来讲,已经成名的马云恐怕不会草率买房,作为九间堂最大的名人,戴志康自然也不可能陌生,但两人是否有深度来往尚不可知,只是如此高傲的两人或许相互看不上眼。因为戴志康说过一句话:

“我们很多互联网企业,包括BAT,海外有他们的老师、祖宗,拦着它们,它们走不出去。”

不过,对于戴志康,在地产界如鱼得水的日子则一去不复返了。

戴志康砸下30亿打造“喜马拉雅中心”项目,并且只租不售。结果却需要10年回本。

为了挽回损失,2011年,戴志康花百亿拿下外滩项目,计划造体量达到三个喜马拉雅中心的地产项目,结果资金链没续上,项目转手给了郭广昌的复星、宋卫平的绿城以及潘石屹的SOHO。

三个大佬尚且需要分食,戴志康的胆子可见一斑。

2015年,在地产界全面溃败的戴志康转向互联网金融,并最后走向了大败局。彼时,阿里在纽交所上市不久,马云以218亿美元财富,排名中国第二。两个狂人的命运也彻底分道扬镳。

2.

/戴志康输在哪里?/

戴志康之于马云,或许只能算小财和大财以及小才和大才的区别,本难以比较,但如果要深究戴志康的失败原因,倒是可以通过对比暴露得更明显。

戴志康主要涉足过三个行业,证券、地产、互联网金融。

马云主要深耕两个行业,电商、互联网金融。

当时证券地产几乎算是老行当,而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完全是新行当,即使戴志康2015年进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彼时已经有大量企业挤满赛道。

细究之后,戴志康杀入互金行业,“投机”远多于其他。

回顾戴志康的发迹史,“投机”贯穿始终。

比如1995年举国震动的“327国债事件”。

1992年,国债期货交易被当成解决国库券流动性,提高市价的方法,“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由于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作多资本”和“作空资本”前所未有的激烈对决。

1995年2月,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会以高达148元兑付“327国债”。多空大举开战。

其中最大一笔700多万口空单砸盘面值达2112亿元,而当年全国GDP不过四万多亿。

最终,做空资本占得上风,但却被上交所取消“当天收盘前八分钟的交易”,之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再开已是18年后,复杂混乱可见一斑。

这场史诗大决战后,诞生了一个资本大佬的魔咒。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1997年被判有期徒刑17年。

当时多军的总操盘手,日后涌金系的总舵主魏东,在2008年跳楼身亡。

多军主力袁宝璟,日后的辽宁亿万富翁,2006年因涉黑杀人被执行死刑。

当时,一位叫陈万宁的万国证券交易员,席位亏损7000万元,他心灰意冷转行做了网络写手。10年后,他担任总编剧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热播,以另一个名字“宁财神”闻名全国。2014年因吸毒被警方控制,从此一蹶不振。

此外还有四川知名黑老大的刘汉,上海富豪周正毅,原安徽副省长陈树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后来的结局。

而刚满30岁的戴志康也是其中的赢家,手里的20多万凭借做空赚得600万。

戴志康曾讲过:

“那时候管金生做空头,我们做多头,管金生一家输了几十个亿,培养了估计几百个几千个百万富翁。”

一把梭哈,让戴志康从海南炒房的失败中恢复过来。

正是因为投机,戴志康先从证券跳到房地产,从房地产跳到互联网金融,每次都是彻底转型,每次转型背后都是一次失败。

也正是因为投机,每每有惊世骇俗、缺乏成本管控的巨额投资项目,企图一战翻身,甚至还计划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耗资100亿美元建设城市综合体”,即南非陆家嘴。

戴志康曾经在股市扭亏为盈的运气被他误读为“个人能力”,让他落幕。

3.

/结语/

当然,自首的戴志康相比于那些跑路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其仍要高出一截。

“不跑路”、“不失联”在道德稀薄如空气业内,已经算是高尚的品德了。最后还要看具体的做法,尤其是投资者赔付、员工离职补偿方面。

巧的是,他也和马云一样说过,“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的”,自是无从可遁。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所谓“传奇大佬”的谢幕、身败名裂并不少见,应了马云曾说的一句话“中国真正的好商人并不多”。

马云可能还想得更超前,他早说“但历史上先出头的企业家,最终的结果大多不理想。”这是由于历史上商人地位低,依赖攀附权贵的大环境决定。

今时今日,个人膨胀的野心和欲望则充当败局导火索和催化剂。

2015年,戴志康刚刚杀入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在采访中说:

没有涨百倍不算成功。
只要我去做,没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随后媒体问他:

您平常不太上网吧?
戴志康:不经常上。
那您怎么会对互联网有感觉呢?您如果不经常使用,这种互联网思维从何而来?
戴志康:你告诉我我就明白了,只要有人说一下就明白了。我不会上网不见得一定就不理解它身后的道理。

巧的是,马云也说过自己“只是电脑初学者,只会用电脑收发邮件”。然而马云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准备起退休计划。

走得稳的大佬,从来不会被自信带离时代的轨道,继而穿越周期。在马云与戴志康命运交叉的几个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成功后的品质特性,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7x24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