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点击:819
【证券日报】
3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大幅回升服务业总体回暖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表示,采购经理指数是环比指数,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发生的经济变化情况,变化幅度与上月基数有很大关系。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尤其是2月份采购经理指数跌至历史最低点。3月份,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25日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3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这些数据表明3月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2月份相比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政策持续加持小微企业六大行去年普惠小微贷超3万亿元
近期,上市银行扎堆公布年报,从中可一探2019年金融机构落实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究竟。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银行年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显著增加。
银保监会去年2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通知》提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力争总体实现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信贷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
国产医疗器械全产业链优势凸显5G和AI升级诊疗协作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正值中国春节假期,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各类医疗物资紧缺,各地各部门迅速组织企业复工达产、增产扩能,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给。同时也从国外订购物资支援国内防疫工作。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国内疫情就得到有效控制,如今海外疫情却愈演愈烈,各类医疗物资严重短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供应链体系和物流体系,疫情初期物资紧缺,是因为大多数工厂已经早早放假,疫情又导致工人返岗困难与物流运输不畅,随着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各行各业的支援,医疗物资供应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现如今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需求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目前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已开始供应出口,为海外防疫做出贡献。
【证券时报】
华为去年营收8588亿消费者业务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3月31日下午,华为正式出炉2019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1~12月,华为共实现营业收入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经营活动现金流914亿元,同比增长22.4%。此前2018年、2017年,华为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1%、28.1%,2019年其净利润增速创下最近三年新低。
从营收地区构成来看,2019年华为中国市场实现营收5067亿元,占比59%,同比增长36.2%;美洲地区业务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9.6%,达525亿美元;欧洲中东非洲业务贡献了2060亿元,同比增长0.7%;而亚太地区(不含中国)业务贡献了705亿元,同比下滑了13.9%。2018年,华为总营收7212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实现营收3722亿元,占比52%,华为中国业务占比正逐渐提升,而海外业务占比有所下降。
五大保险公司去年盈利增72%三大压力袭来
2019年,保险业迎来盈利“大年”。受投资收益向好和税收利好政策等因素影响,A股上市险企净利润同比大增。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五大保险公司,去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归母净利润2723.95亿元,同比大增72.2%。其中,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411.5%至582.87亿元,增幅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保险行业将面对三大压力:持续走低的利率将导致投资收益下滑、准备金计提增长,此外,保险业务转型遭遇瓶颈还叠加疫情期间展业难。
三箭齐发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常态下,如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振经济,是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其中最核心和紧要的,是确定合适的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准绳。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了重要信号,其中对财政政策基调和方向的明确引发高度关注。
纵观疫情发生以来财政发力方向,一方面,加大疫情防控资金保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和税费支持力度支持湖北恢复、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以恢复经济活力会带来财政收入减少。
【中国证券报】
债券市场处置方式应有灵活空间线下支付重在平等透明
近期,有个别企业将债券利息转为线下支付,这一情况引发市场人士的诸多讨论。有观点误读线下支付,认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业内人士强调,债券市场线下支付从2017年开始已有大量案例。线下支付仅是重组实现的一种方式,不应一概而论。处置方式是否合理,关键看其流程是否规范,是否秉承平等协商、公开透明等原则。
近年来,债券市场风险事件有所增多,受疫情影响,信用风险形势愈发复杂,并直接反映在债券市场。近期,一些企业通过与持有人协商各类处置方式,平缓了短期流动性压力,包括展期、置换、线下支付等方式。其中,3月中融新大、如意科技通过与持有人协商,将利息转为线下支付。
消费品医药抢眼110家公司一季报预喜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214家A股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喜企业为110家,占比达52%。“宅经济”崛起,医药、必选消费品需求扩大以及资产处置等成为业绩增长主要动力。一季度业绩欠佳企业达101家,占比达47%,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复产延迟、物流不畅等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另有3家公司业绩不确定。
根据Wind数据,在上述预喜的110家公司中,59家公司预增,31家公司略增,11家续盈,9家扭亏。从净利润增幅下限看,36家公司预计净利润翻倍,22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50%。从业绩增速居前的公司看,受疫情影响较小、积极处置资产、产品需求增长、原材料价格回落等成为业绩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
股市下跌迎来长期买点中长期不悲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类资产波动加大,经济发展未来方向也陷入迷雾。作为穿越周期的长线投资者,保险机构如何看待下跌?当前是否到了价值投资买点?
又到年报季,上市保险公司高管在和投资者的交流中,多有谈及对资本市场的看法。中国人保高管透露,近期外围市场震荡带动A股下跌,但人保投资组合回撤小于大盘回撤,一方面是仓位控制得比较好,另一方面是抓住了结构性机会。今年,人保要“抢抓”三个机遇,即市场下行带来的战略机遇、下跌中出现分化的行业性机遇,以及波动带来的战术机遇。
【上海证券报】
特别国债将向谁发行
发行特别国债对稳定经济无疑是“王炸级利器”。那么,认购特别国债的钱应该从哪里来呢?换句话说,它将向谁发行?按照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清华大学ACCEPT研究员冯煦明的推测,第三次特别国债发行方式或以定向发行为主,主要由国有银行认购,少部分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同时,中央银行通过降准或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确保市场流动性不会受到特别国债发行的冲击。
3月PMI重返扩张区间 工业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3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均超预期回升至荣枯线以上,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2月出现明显改善。尤其是伴随企业员工返岗率上升,就业人员指数也重返扩张区间,就业形势好转。
双1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再迎金融支持礼包
“双1万亿元”、3000亿元、8000亿元……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显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正进一步加大。
护好外贸企业基本盘银保合作制定 保单融资“白名单”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出口受阻、收入锐减,我国许多外贸企业正面临偿债能力下降、现金流吃紧的困境。鉴于外贸企业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近期,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呼吁,优化保单融资定损核赔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保单质押贷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