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6点击:692
【撰文/林红 统筹/刘姝蓉】作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老大,红牛近年来可谓流年不利:一方面与创始合作伙伴“缠斗不休”,深陷“商标门”,一方面又遭遇各路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面临内忧外患的红牛,能否突出重围?已经“红”了20多年的它,还能“红”多久?
红牛深陷“商标门”
很多人都知道,红牛是20多年来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在鼎盛时期,它曾占据了国内功能饮料市场58%的份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红牛并不是一个创始于中国的品牌,而是由泰国“饮料大王”、泰籍华人许书标于1984年在泰国创立的。
由于红牛饮料具有很好的提神效果,进入市场后立刻风靡泰国,红牛饮料的成功,使得许书标身家高达上百亿,一度成为泰国的第二大富豪。随后,许书标谋求将红牛推向国际市场,并且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军中国,但由于水土不服,红牛在许书标的家乡——海南的工厂迟迟无法开工。
许书标(左)和严彬(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许书标认识了在泰国经营房地产的中国山东商人严彬,在泰国闯荡多年的严彬也看到了红牛的红火和商机,最终,两人一拍即合,1995年2月,时年72岁的许书标与41岁的严彬,联合成立了一家泰中合资的公司——红牛中国,许书标持股52%,严彬持股48%。
随后,在严彬的大力推广之下,红牛饮料逐渐在中国打开了局面,销量连年上升。2009年,严彬干脆成立了华彬投资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了红牛生产和销售部门,完全摆脱了合资公司的控制,将红牛饮料的收益全部收入囊中,这成为日后两家反目的导火索。
2012年,90岁的许书标去世。之后,他的后人无法容忍自家创立的品牌,却成为别人赚钱工具的现实,于是,泰国天丝集团以侵害商标权为由,于2016年向华彬集团提起诉讼。因为在1995年许书标与严彬签订合作协议时,只签订了20年的合作期,按照合同规定,2016年红牛的商标授权已经期满,华彬集团不能再使用红牛商标。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红牛商标未经授权,属于非法商标。
但严彬却称,当初与许书标约定的经营期限为50年。由于双方各执一词,始终僵持不下,两家的商标权之争进入了长久的拉锯战。
虽是同根生,“相煎”不留情
红牛的标志是两头低头相抵、势不两立的牛,没想到却成了现实:泰国天丝集团眼看诉讼没有效果,干脆再度进军中国,在中国多个地方投资建厂,创立了另一款外形与现有的“华版红牛”十分相似的“泰版红牛”,与严彬在中国市场展开正面对抗。
在天丝看来,既然“软的”不行,看来就只能来“硬的”、让市场来说话了。两款红牛虽是“同根生”,但“相煎”就是这么急。
泰版红牛与华版红牛开始正面交锋(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白新闻发现,今年五月,泰版的安奈吉红牛正式登陆中国市场。除了包装上的安奈吉字样,两个版本的红牛几乎没有任何差异,此外,泰版红牛还“摩拳擦掌”,准备从价格上秒杀“华版”红牛。
面对泰版红牛的步步紧逼,华版红牛似乎也没有太多办法,而且许书标家族为泰国上榜福布斯的富豪。
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5月13日晚,严彬的华版红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迁移,账号主体从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迁移到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这也可看作是泰国天丝集团在商标方面对华彬集团持续施压的结果之一。
除了泰版红牛的进逼,各种版本的山寨红牛也趁着两家缠斗的间隙出来搅局,甚至越南版的“红羊”也来凑热闹,对这些搅局者,华彬集团或许已经无暇他顾。
红牛遭遇“围追堵截”
红牛的红火,早就让国内其他的功能饮料厂商“羡慕忌妒恨”,除了脉动、娃哈哈等饮料巨头外,一些新生代品牌也早就对红牛的市场份额虎视眈眈,并已展开与红牛的竞争,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严彬1995年12月将红牛品牌引入中国后,国内饮料市场才有了能量饮料概念,在其后的22年里,红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能量饮料品牌,其销售业绩曾在2015年达到巅峰,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30.7亿元,但到了2016年,由于与泰版红牛的商标纠纷,这个纪录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红牛的“绝唱”。
据尼尔森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红牛营收分别为221亿元和196亿元。受此影响,2017年,红牛在华最大罐装供应商奥瑞金(002701.SZ)营收同比下降3.37%,净利下滑近40%。
在此期间,深圳的东鹏特饮、达利食品(03799.HK)旗下乐虎饮料快速崛起,去年营收分别约在40亿元和20 亿元左右,成为仅次于中国红牛的能量饮料后起之秀。
东鹏已成红牛最大威胁(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鹏特饮,2013年不惜斥巨资请谢霆锋代言,并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年轻就要醒着拼,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个广告词深深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并且产品和广告语都与红牛非常相似,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如黑马一般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对华版红牛最大的威胁。
红牛还能“红”多久?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红牛还能红多久、走多远?
挑战并打败红牛,是每一个功能饮料品牌的梦想,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功能饮料大战,红牛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目前虽然还占据市场半壁江山,但并不意味着它不能被打败。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想做永远的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这些都正逐渐离红牛远去。
在价格上,红牛几乎比东鹏特饮贵了一倍;而财大气粗的泰版红牛,一开始就扎起了与华版红牛打价格战的架式;各种其他版本的“红×”、“×牛”,在价格上也都各具优势,都在争相蚕食红牛既往的市场。
而且,由爱生恨的对头泰国天丝,在市场上与红牛真刀实枪进行火拼的同时,在法律层面也一直未放弃对华版红牛的追索……由此看来,已经红火了20多年的红牛,今后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艰难,至于还能走多远,市场正在逐渐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