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点击:937
作者|田荣
继2月6日与亚洲投资基金签订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2月14日完成1亿美元融资后,蔚来汽车在融资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2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吉利计划向蔚来投资约3亿美元,并且还可能会对蔚来进行产能整合,日后将由吉利方面为蔚来代工生产。
此消息一出,有关蔚来“久旱逢甘霖”的说法便开始流传。虽然针对这一消息,目前蔚来和吉利双方的说法分别是“不予置评,以公告为准”和“不知道此事,也不对市场传言做评论”,但是双方都没有完全否定。
常言道,无风不起浪。事实上,从今年一月初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传言表示,广汽、长城、吉利、一汽、上汽都是蔚来的“潜在投资者”,其中,广汽早已发布澄清声明表示“广汽集团计划入股投资蔚来汽车10亿美元为不实报道,而且融资事宜目前还处在讨论”;另外也有传言表示,长城已经退出竞购。
由此看来,“吉利以3亿美元入股蔚来”消息的准确性已经八九不离十。
那么,吉利的投资,对于眼下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蔚来汽车而言,究竟会带来多大的拉动作用?而在此之后,蔚来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转变自身的发展思路呢?
救命稻草
众所周知,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9年,蔚来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尴尬的。除了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之外,创始人李斌也被众多媒体形容为“2019年最惨的人”。
近一两年来,蔚来的资金状况哪怕是不说“惨”,也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蔚来汽车的财报显示,2017年,蔚来汽车全年净亏损50.21亿元;2018年全年净亏损96.39亿元;2019年,蔚来第一季度净亏损26.52亿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为32.86亿元,第三季度净亏损25.22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蔚来汽车已经累计亏损超过了200亿元。
不可否认,造车是个“烧钱”的技术活,特别是对于近几年来扛着“新技术”这一旗子大力进军造车行业的新势力们来说,更不可避免地都要必须经过一段烧钱期。当烧钱期过去之后,企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够打赢最后的排位赛。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截至目前,哪怕是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龙头老大的蔚来,也没能稳定地度过烧钱期,就更别提盈利了。
除此之外,蔚来的资产负债率上也一直稳居高位。有数据显示,2019年,蔚来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于行业水平(60%-80%),达到85%;二三季度其资产负债率更是超过了100%,其中第三季度高达125%。
无法弥补的资金缺口、难以为继的产品利润,再加上来自竞争对手特斯拉的施压,以及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下滑,蔚来汽车一度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高开低走”的典型代表。
毫无疑问,眼下未来最需要,同时也是不得不去做的,就是融资。虽然进入2020年以来,蔚来汽车已经通过不同的投资对象,累计获得了2亿美元的融资,但这还远远不够。所以此番吉利投资3亿美元给蔚来,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为蔚来减轻资金压力。
虽然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此番吉利之所以投资蔚来,看中的就是蔚来高端品牌,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双方来说,未必不是共赢。
一方面,吉利能够在资金上帮助蔚来渡过难关,同时借助自身的资本,提升蔚来的抗风险能力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假如日后吉利代工蔚来,则可以吸取蔚来在高端技术、营销以及服务方面的领先经验,同时借助蔚来更快实现进军新能源的目的。
如此看来,吉利入股蔚来,怎么算,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何以为继?
如果说,当前正在经历亏损阵痛的蔚来,能够依靠吉利的投资完成一场“自救”,那么接下来它的路又应该怎么去走呢?是继续“借船过河”,还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加以全新的发展思路,走上花路呢?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蔚来从成立至今,就一直被众多人称为是“中国的特斯拉”。虽然在销量以及产品口碑上,蔚来依然有进步的空间,但是从融资、交付等方面来看,其确实已经走在了新势力的前列。
从2018年开始交付至今,蔚来已经完成了累计3.19万辆新车的交付。即便是在2019年下半年,当补贴退坡导致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六连跌的时候,蔚来依然能够实现连续五个月的逆势增长,环比涨幅达到25.4%。可见,虽然蔚来仍然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但是就品牌实力来看,其依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造血、自负盈亏。
都说2020年造车新势力经历生死存亡的关键之年,一边是已经在华建厂、并且实现在华交付的特斯拉给予的竞争压力,另一边则是整体市场环境的压迫。假如这个时候,蔚来依然走的是以往单纯依靠资本填补自身漏洞的路子,而不转变自身的发展思路,恐怕也很容易步入没落的窠臼。
所以,对于蔚来而言,当下最要紧的,除了寻找融资填补资金漏洞之外,还应该从减少成本,提升利润等方面着手,再借助诸如吉利这样实力相对强大的投资者的力量,实现毛利转正。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很短,但就像2020年开年爆发的这场疫情一样,只要心存希望,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摘掉口罩,尽情地拥抱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