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点击:207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这些货币绝大多数都是在自己的国内流通,一般只有综合国力强大和国际化水平高的国家才有资格将货币流向国际。
现在全球有100多种货币,但是真正能在国际上流通的货币种类还不到10种。
在现阶段的国际货币中,美元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其次就是欧元、日元、英镑,这几种货币常年位居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之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美元占已分配外汇储备的61.55%,欧元占20.07%,日元占5.62%,英镑占4.5%。
与此同时,全球人民币占已分配外汇储备总额的2.01%,储备规模为2196.19亿美元,位居第5位。
这样的国际地位对于人民币而言其实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了。要知道,10年前人民币在国际中比重不到0.3%,排名第35名。对比现在,人民币的国家地位已经出现了显著提升。
当然,第五名并不是我国的终极目标,对于货币在国际交易中的占比,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比重能上升,所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而今年其实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受疫情影响,美国在今年大肆发放美债。短短一年的时间,美债规模从22万亿扩大到了25万亿。美国肆无忌惮地向世界借钱,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美债的安全性。于是,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待见”美元。
因此,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减持美债,3月份全球抛售了约3000亿美债,美元国际地位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持续上升。从资金储备、计价结算,投资融资等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偏向于选择人民币,包括在人民币的债券和股票投资方面,热度也一直都是有增无减。
一般来说,在这种时候,我国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向上“推”一把的,但是现在央行并没有加速助推,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助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长期目标,但是不能过急,我国对于这个目标是有固定的战略的。
首先是大力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其次是不断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步伐;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这些战略我国在逐步推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并不能因为现在美元被“不待见”就一味加速,美元现在毕竟还是“一哥”,这背后是有金融风险的。
不仅如此,现在还有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也虎视眈眈,金融风险更需要防范,所以自然是不能操之过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