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4点击:785
停复牌新规出炉后,沪深两市停牌公司数量变少。截至1月8日,两市停牌公司仅有14家,占A股公司比例约为0.39%。一些上市公司曾用停牌躲避股价下跌,现在用停牌来“躲跌”的招数已经不再管用。
此前,A股市场停牌乱象层出不穷。A股公司最长停牌时间曾达900余天。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上市公司滥用停牌权利,造成“千股停牌”的尴尬场面。部分公司任意停、长期停的问题困扰市场各方,甚至一度成为A股列入MSCI指数的绊脚石。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公司持续停牌可能是因为一些重大事件,如并购重组或资产置换。停牌制度理论上是避免在此期间的敏感信息过度影响股价,造成公司市值不稳定,同时避免影响公司重大事件的推进。但是,随着市场信息化程度提高,停牌对重大事项保护作用正逐渐变小,反而易滋生一些谣言传言,不利于公司重大事项推进。
停牌一度曾是一些A股上市公司的“躲跌”大法。然而,随着停复牌新规发布和从严执行,这个招数逐渐失灵。
事实上,停牌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还可能导致公司股票复牌后流动性集中释放,形成恶性踩踏。而新规公布后,多家公司复牌后逃不开大跌甚至跌停情形。从这个角度上看,一些上市公司的“躲跌妙招”已彻底失灵。
截至2019年1月8日,沪深两市停牌公司数仅14家,两市上市公司总数为3570家,停牌公司占比为0.39%。
给停复牌制度念“紧箍咒”并非A股独有。港交所此前也出台相关新规。截至1月8日,港股停牌公司家数为80家,上市公司总数为2342家,占比为3.42%,略高于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