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点击:208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陈晓是中国商界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与黄光裕及家族的恩恩怨怨。
他也算是中国企业界一号人物,创办了上海永乐,做成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第三,并成功到香港上市,永乐被收购国美收入后,他进入国美任总裁,黄光裕入狱后,正是他稳住了风雨飘摇的国美,让国美避免一夜坍塌,自己也成为国美的董事会主席。
不过,他有2次背叛,日后留下不少争议。
1、背叛盟友第一次背叛是对盟友大中电器。
先说一下陈晓和大中。
陈晓是上海人,1959年出生,1985年就开始涉足家电销售,曾任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副总。1996年下海创立上海永乐,几年后成功上市,并成为中国第三大家电零售企业。
大中电器由张大中于1982年创办,一度是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老大,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全国居第4位。张大中出生于1948年,北京人。
2002年前后,国美和苏宁迅速崛起,竞相在全国跑马圈地,大打价格战,让地方家电零售企业苦不堪言。
2002年,张大中牵头,联合上海永久、广东东泽以及山东、湖北等10多家在当地都颇有影响力的家电零售企业,合资成立“中永通泰”,拟通过统一采购、活动互动等方式对抗国美和苏宁。这就是当时的“中永通泰”联盟。
从“中永通泰”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张大中是扯大旗者,并亲任董事长,永乐排第二位,显然是重要成员。
此时的大中电器与上海永乐显然是盟友关系。
但中永通泰内部各怀异心,很快名存实亡,各找出路。
2006年4月,上海永乐与大中电器、张大中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上海永乐并购大中电器,永乐还向大中支付了1.5亿元定金。
眼前当初盟友要成为一家人,让人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当年7月,国美宣布收购上海永乐。
由于总部都在北京,对于张大中来说,国美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本来想找位盟友投身,以对抗国美,没想到协议都签了,定金也收了,3个月后“准东家”却投靠了对手,这显然是一种背叛。
当初陈晓为什么与张大中签约,而签约后又转投国美,不得而知。
2、要将黄光裕驱出国美国美收购永乐价格是52.68亿港元,交易包括现金与股份,陈晓也就此进入国美。
黄光裕刚于2004年和2005年两度成为中国首富,正如日中天,但年轻气盛的他还是给足了大自己正好10岁的陈晓面子。无论在发布会、庆典等仪式上,都闭口不的收购、兼并等字眼,而是用“合并”。
同时,他让陈晓出任国美总裁,为其配备的办公室、专业与自己一模一样,还请私人厨师为陈晓做南方菜,其诚心对待陈晓可见一斑。
2008年,黄光裕事发入狱,陈晓任董事会代理主席,后正式任主席。由此也可见黄光裕对陈晓的信任。
然后,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随后却发生了陈晓与黄光裕家族的国美股权之争。其与部分高管“反水”,有意将黄光裕家庭驱逐出国美,黄光裕本人还被自己创办的国美告上法庭。过程错综复杂,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关于职业经理人的广泛讨论。
最终,这场股权之争以黄光裕家族胜出而告终,2011年3月,陈晓及部分高管辞职离开国美,黄家重新控制国美。
3、盟友反助敌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已经退隐江湖的张大中,在国美风雨飘摇之际,重新出山,接任国美董事会主席。
大中电器与国美在北京本来就是竞争对手,2002年时,也是张大中牵头成立“中永通泰”,是对抗国美和苏宁的“带头大哥”;陈晓改投国美后,张大中又是先与苏宁洽谈,有意将大中电器卖给苏宁,开价30亿元;后来黄光裕插杠进来,张大中开价38亿元,最终于2007年12月以36.5亿元成交,全部用现金支付。
从中可以看出,张大中似乎对黄光裕并不友善,而选择全部现金支付,则或许是因为其不再想趟这趟浑水。拿到现金后,张大中也选择退隐江湖,做起投资。
可能连陈晓也没想到,当年自己的盟友、黄光裕的“死敌”,反而会重新出山帮助自己背叛的黄光裕,而且当时张大中已经63岁了。
9年里,张大中对于国美来说,显然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9年过去了,如今72岁的张大中仍坚守国美董事会主席, 等待明年黄光裕出狱。
因共同的对手,成为盟友;投靠盟友,盟友却投靠了对手;被信任有加,却背叛老板,反目成仇;曾经的敌手,关键时候出手相援。
张大中、陈晓、黄光裕3个人的关系及变化,堪称一部商业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