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3点击:208
一.
很多朋友买完保险之后,经常会担心自己现在买的保额,未来不够用。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生活水平越来越香的同时,大家也发现手上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房价让中国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可怕,早些年没有上车的,现在大腿都快拍断了。
除了衣食住行之外,保险作为消费品,也逃脱不了通货膨胀的命运。
妞的妈妈一直是个未雨绸缪的人,90年代的时候就省吃俭用给妞买了一份保额为5万元,保到终身的重大疾病保险。
90年代,中国人均月收入水平也就300-500元左右,看个大病要是花个5万元,那这家人日子都不用过了。
我妈的算盘确实打得很好,可是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暴风雨来得那么猛烈。
用现在的眼光看,5万元保额的重疾险...什么东西?
连最普通的医疗险,免赔额度都要1万元了。
90年代到现在才短短20多年,当年买的保额已经那么不值钱了,现在妞还让大家买到70岁甚至终身的,这难道不是坑爹吗?
先甩结论,当然不是!
二.
首先,各位要搞清楚,保险不是用来解决通货膨胀的。
单纯就数字来说,过了几十年你现在买的50万保额可能购买力确实降低了很多,但那个时候你赚的钱还和现在一样多吗?
要膨胀是不是一起膨胀,但你长期重疾险交的保费一直是个固定的数字。
你现在付得起保费,未来付起来肯定更没压力。
其次,保险不是投资,本来就没有替你创造财富的义务。
很多人喜欢买返还型保险就是打的这个算盘,现在多交一点没关系,以后保险到期了会把你交的保费还给你。
拜托,你还不如买消费型保险,剩下的那些钱自己买个包包呢~
为什么保险公司愿意返你保费,因为他们投资起来真得比你厉害很多。
从某种角度来说,返还型保险是不是相当于保险公司暂时用保障来换你手里的现金。
对你来说,听上去确实很棒,仿佛免费获得了一份保障。
对保险公司来说,那就更棒了。
从你手上多搞点钱去投资其他产业,钱生钱,反正几十年以后再还你钱,赚的就是通货膨胀的红利。
只要你不出险,几乎相当于无息贷款,美滋滋。
能买保险的人群,又都是健康的个体,出险概率本来就不可能很高。
三.
所以,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呢?
妞就先说两个我们耳朵都快听出老茧的理由吧。
第一个,我们没法预测风险。
假设我妈刚给我买完那份重疾险,我就生重大疾病出险了,那5万块真的就是救命钱啊。
保险,至少能在生命中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内,给你提供一份最可靠的保障。
妞常说,重疾险保额要做到年收入的5倍,寿险保额要做到年收入的10倍,这句话要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
随着你工资越来越高,你自然也要相应地去提高自己的保额,不是说买完一份保险就完事了。
有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你买任何东西都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
第二个,以小博大,保险是最牛逼的。
不管有没有通货膨胀,你的保费和保额的杠杆比例一直在那里。
保险,本质上就是一份合同。
举个例子,说好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每年交3000块,交30年,签好的合同会变吗?你的保费会多交吗?
保险公司要是擅自更改保险合同,你直接去告保监会,妞出钱帮你找律师和保险公司打官司。
第三个理由,就比较新颖了。
改革开放以来,房价也疯涨过了,股市也疯牛过了,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日子。
想靠房子、股票一夜暴富,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房子是拿来住的,还是拿来炒的?
股市是用来投资的,还是用来投机的?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我们的通胀水平也在逐渐回落,可以看一下我国历年来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
(来源:国家统计局)
通过表格可以看到最夸张的是91年-98年这段时间,我们国家的通胀率曾经最高达到24%...
什么概念?你现在钱包里的100块,明年只能买76块钱的东西。
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也会发现通胀率越来越稳定,感谢国家,基本上保持在2%-3%之间。
稳定压倒一切,可能几十年后,我们手上的保额不会像我妈90年代给妞买的那份重疾险一样发生如此严重的贬值。
所以,大家不必过分担心通货膨胀的事。
在通货膨胀来临之前,你自己千万别膨胀倒是真的。
做好自己的财富管理,尽量配置优质资产。
保险呢,该买的还是得买。
大家要明确,保险配置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这也是妞为什么要你们每年检查一下自己的保单。
收入提高了,孩子出生了,负债变多了,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保障方案,才能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
ps:
乙肝投保,这几款保险最宽松!
乙肝患者买保险,一篇搞懂!
高端的重疾险,长啥样?